发布时间:2007年11月20日 来源: 字体: 大 中 小 浏览次数:
怎样认识和理解“建设生态文明” |
||
![]() |
||
![]() |
||
新华网 ( 2007-11-13 10:54:47 ) | 来源: 半月谈2007年第21期 | |
开栏的话:党的十七大的召开,是我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十七大报告全面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行了创造性概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是新世纪新阶段指导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建设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十七大报告中的新部署、新提法、新表述有很多,为帮助广大读者深入领会和贯彻十七大精神,本刊特开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专栏。 怎样认识和理解“建设生态文明” 钱俊生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其中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首次把“生态文明”这一理念写进党的行动纲领,必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产生重大影响。 生态文明观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生态文明的含义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理解。从广义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明形态。它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作为行为准则,建立健康有序的生态机制,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种文明形态表现在物质、精神、政治等各个领域,体现人类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成果的总和。从狭义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并列的现实文明形式之一,着重强调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 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建立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文明形态。建设生态文明,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
打印本页 我要纠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