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字大
-
字小
2016年11月30日,受中国民航局委托,中国民航工程咨询公司组织专家对内蒙古正蓝旗新建民用机场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评估,2017年3月21日,出具了《内蒙古正蓝旗新建民用机场项目预可研评估报告》。
本机场性质为国内民用支线机场,主要服务于机场所在城镇及周边地区的航空运输需求,辐射范围包括锡盟南部正镶白旗、太仆寺旗以及多伦县。拟使用机型为B737系列、A319系列、A320系列、MA60、CRJ-200、EMB-145等,规划开通正蓝旗至北京、呼和浩特、海拉尔、西安等地的航线。本项目设计目标年为2025年,预测2025年机场旅客吞量35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1200吨,年飞机起降4730架次。拟建的上都场址位于正蓝旗上都镇南偏西、多伦诺尔镇西偏南,距上都镇中心直线距离15.2千米、距多伦诺尔镇中心直线距离44.9千米。该场址工程地质、净空、空域、公用配套设施、征地拆迁、土石方工程量等综合条件优于其他比选场址,作为正蓝旗机场的建设场址是合适的。评估调整后的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为:飞行区指标4C,新建一条长2600米、宽45米的跑道,跑道主降方向设置I类精密进近仪表着陆系统及I类精密进近灯光系统,跑道次降方向设置B型简易进近灯光系统;新建2条长180.5米、宽18米的垂直联络滑行道,7个机位(3B4C)的站坪,5000平方米的航站楼以及空管、供电、给排水、暖通、通信、供油、污水污物处理、生产辅助等相关配套设施。项目匡算投资总额为55127万元,项目投资除申请国家资金补助外,其余资金由内蒙古自治区自筹解决,建设工期3年。本项目运营初期的财务效益较差,国民经济和社会影响效益较好。项目可行。
关于场址选择方面,评估注意到,本阶段根据临时气象观测站2014年9月-2016年9月连续两年的观测资料,按容许侧风分量小于24KM/h计算,跑道风力负荷为93%,不能满足《民用机场飞行区技术标准》(MH5001-2013)中跑道利用率不小于95%的要求。经分析气象资料和现场踏勘发现,场址可能存在侧风飞行较多的情况。若使跑道利用率达到95%及以上,跑道方位需由现6°—186°旋转到105°—285°至145°—325°范围内,在此范围内进近面存在大量超高山体和风电场,需对风电场进行搬迁和对桃山附近区域山体进行净空处理,搬迁费初步估算约20亿元,净空处理土石方量约1亿立方米。经论证,搬迁和净空处理不具可行性。
通过对临时站连续两年观测资料进行分时段统计分析,机场出现大风的时段主要为11时—15时,在0时—6时、6时—9时、9时—11时、16时—18时、18时—24时以上5个时间段内,按容许侧风分量小于24Km/h计算,跑道风力负荷分别为96.71%、96.4%、95.01%、95.00%、95.59%,均可满足跑道利用率不小于95%的要求。经论证分析,评估认为,上都场址综合条件优于其他比选场址,具备机场建设条件。受场址周边地形及风电场影响,跑道方向不具备优化调整余地,存在跑道利用率略低于95%的问题。但根据临时气象观测站分时段统计结果分析,通过统筹安排正蓝旗机场的近、远期航班时刻,将抗侧风能力较差的小型客机安排在11时至15时以外的时间段,可满足飞机安全运行要求。
专家组评估认为,本项目符合国家、行业和地方的相关规划,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和旅游业发展,有利于完善地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并提升应急救援保障能力。项目建设是必要的。
专家组建议,一是后续阶段项目筹建单位应加强临时气象观测站的持续观测,继续做好场址气象观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工作,为运营阶段制订切实可行的运行方案奠定基础。二是本项目涉及甚高频通信、短波通信、仪表着陆系统、全向信标仪、测距仪、气象观测等多项无线电设施的应用,建设单位应及时组织开展相关台址和无线电频率的申请和报备工作。三是建设单位需尽快组织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确定飞机噪声影响范围,会同当地政府做好机场周边地区净空环境和电磁环境的控制、保护工作。四是地方政府应尽快开展机场配套设施建设项目的相关组织、协调工作,确保机场场外配套设施与机场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