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字大
-
字小
继盟交通系统客货运输企业公司化改制全面完成后,从2004年开始,盟交通所属事业单位转制步伐加快,工路工程处、工路工程监理服务中心、交通大厦、物资供应站在两年内相继完成了以产权为中心的改革,实现了企业市场化运作。转制后的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建立起规范高效的管理和运营机制,进而使企业竞争力和增盈创收能力大大提高。改革的成效再次表明,改革是企业实现高效、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由之路。
但与此同时推进的盟交通科研所的改革却是反反复复,几起几落,至今未有丝毫进展和突破。同是一个系统内的事业单位、同样面临生存和发展的选择、在改革过程中各级领导和部门同样给与了高度重视甚至给予了更优惠的政策倾斜,为什么该企业改革的推进如此之难?经调查了解分析如下:
一、管理体制特殊。交通科研所从管理形式上具有双重“身份”即是企业单位也是事业单位。这从其“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的单位属性上就可“顾名思义”,也可从其单位人员身份大都是“事业编”这方面充分说明。从工作内容上看,公路勘察设计及科研项目又属公众事业所指向的范围,有关项目的研发同样享受着经费方面的补助,这些都表明科研所的管理运行体制是双重性的,这种管理方式是历史的同时也是很不规范的。若按企业的办法对其进行改革,职工不认可,因为在他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印记着“事业编”三个字,一直以来有“事业编”的人员和企业人员在管理、待遇及其他方面大大小小多多少少都有着区别,如工资级别和各项保险金提取比例等方面。在人们的潜意识中“事业编”就是“护身符”,是“保险证”,所以在他们看来“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就是事业单位,而不是企业”,所以对其改革办法不能与企业等同。这种“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的不伦不类的体制,不仅给单位日常管理更给该单位市场化改革带来了困扰和阻碍。虽然物资供应站、交通大厦等单位在改制前也曾冠有“事业”两字,但因为他们在运营上一直是全额自收自支、自负盈亏,没有任何事业经费或主管部门的事业补助金来源,更为明确的是经营业务和项目都是以提供劳物或服务为主,技术含量不高,“事业”方面的特点并不突出,所以改革操作起来就没那么多的困扰和阻力。
二、冗员特殊。单位“用非所需”人员比例过高。即非生产人员远远超过生产人员,这是该企业不同与其他事业单位的又一突出问题。科研所是一个从事科研、设计的生产单位,业务素质要求高,严格讲属技术密集性单位,但在现有的101名员工中,竟有2/3的人员不能适应科研设计等专业工作水平的需要。这么多无实质工作的人员,无疑是单位不小的负担,小马拉大车的最终结果必定是单位不堪重负而叫停。况且“以忙养闲”,“以少养多”的种情况久了势必影响工作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势必影响工作质量和效益,进而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但因这种情况是历史原因造成的,是长时期累积的矛盾,所以改革起来是相当复杂的。因为涉及到绝大多数人利益的调整(其他部门改革一般涉及到的安置分流的人员往往少于重新上岗的人,所以改革意愿很容易达成一致),改革意愿很难达成统一,如此改革的动因很有可能同时成为引发企业和社会不稳定的诱因。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改革的决策要科学,改革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要以人为本。对该单位来说虽然推进机制改革是势在必然的,但在没有科学的改革决策和不能使多数群众对改革方案达成共识的情况下,强制改革也是行不通的。
三、无人愿意服从安置的情况特殊。安置分流是每个改革企业遇到的共性难题。大部分企业改革中最大的困难就是改制下来的人员没有充分的再就业渠道,多数是领取身份置换金后自谋职业,但在科研所并不存在这个问题。局改革领导小组对改制分流人员的安置给予了充分全面的考虑,在安置分流人员方案上局党组给予了最优惠的分流政策:即除正式离退休人员外,将年龄大、体残多病竞争上岗困难,不能胜任科研测设工作年龄在35岁以上人,调到养护单位;将专业不对口,改制后竞争上岗困难,年龄在35岁以下能胜任收费工作的人,执行原档案工资,安置到收费站工作。但这样的分流安置没能得群众的认可。因为相比之下还是多拿钱少做事的“大锅饭”要好吃的多,所以面临重新择岗这些人员所做的选择是“宁与企业共存亡”。既不服从新的岗位安置,也不想从现在的岗位上退下来走自谋职业之路,如此改革便呈现僵局。
通过以上可以看出尽管单位改革面临的问题很特殊,但单位的现状也充分显示改革或迟或早势在必然。因为不论是经营性企业还是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没有竞争力就没有企业的生命力和事业的发展力。现今交通运输市场已全面放开,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过去计划经济条件下稳步占领公路勘察设计市场一片天的情况早已不复存在。面对公路建设市场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及招投标法的进一步实施,一个即没有多大规模、也没有真正市场竞争体制,且人才严重不足,冗员包袱沉重的科研机构,在市场中是不可能有竞争力的,也不可能稳定持续发展的,所以为了科研所未来的生存和发展,企业必须要克服困难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
一、为了稳妥起见,该企业突破性改革应与下一步国家推进的事业机构分类改革同步推进。因为这样可以根据有关分类改革的政策要求使企业员工对自己的所谓“事业编”身份有正确的认识,可以使企业在明确职能分类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单位的市场化改革。
二、目前情况下,要力争在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上寻求突破。特别要建立科学严格的用人、收入分配制度和人才激励机制,用好的管理制度,调动现有人才的积极性,调动广大技术人员的积极性,调动想干事能干事人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和发挥自身优势,千方百计拓展业务,不断提高公路的勘测设计水平和质量,实现设计质量的创新和突破,把现有公路勘测设计、咨询、监理、试验、科研等做大做强,全面提升单位的市场竞争力,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
三、在不断完善内部管理机制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深化改革的形势宣传和教育,增强职工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提高职工对改革的认识和信心,挖掘和发动广大职支持改革、参与改革、并创新改革的精神,变“推着改革”为“自觉改革”,为完成下一步深化改革目标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和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