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字大
-
字小
曾经的哲里木盟,留给人们的印象更多的是“农业大盟、工业小盟、财政穷盟”。1999年,撤盟设市后,通辽市加快了工业化的步伐:蒙牛乳业、蒙鹅鹅业、梅花味精、鸿骏铝电、东蒙水泥等一大批规模以上企业相继落户通辽,全市初步形成了农畜产品加工、能源原材料、玉米化工、建材和非资源类工业为主的6大优势特色产业。2007年,通辽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了98户,总数达到了333户。
在工业化进程中,通辽市把园区作为载体,重点建设了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尔沁工业园区、霍林河工业园区和奈曼工业园区等9个园区,工业园区建成面积达到106平方公里,入园企业324户,成为推动工业发展的主要平台。
规模企业已成为通辽市税收的重要来源。2007年,通辽市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税73亿元,增长了40%。其中,税金总额26.69亿元,同比增长了58.1%。税金超亿元的规模企业4户,超千万元的23户,超百万元的130户。
规模工业的壮大,拉动了通辽市经济的快速增长。2007年,全市开工建设了310个重点项目,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65亿元。2007年,通辽市6大优势产业完成增加值189亿元,比上年增长了88%,占规模企业增加值的90%。
规模工业的发展,促进了通辽市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调整。2007年,通辽市完成工业增加值236亿元,比上年净增了100亿元,全市三次产业比重由2003年的34:31:35调整为去年的18:46:36,工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超过了40%,标志着通辽已进入了工业化快速发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