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字大
-
字小
一、项目总体进展情况
为保障食品安全,保护“锡林郭勒羊肉”优质品牌,实现羊肉从养殖、屠宰加工、物流配送、终端消费等全产业链的无缝监管,做到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全程追溯体系管理,真正达到品牌保护和让消费者吃到放心的“锡林郭勒羊肉”,保护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我盟从2013年开始,计划用五年时间全面有序开展牛羊肉全产业链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
目前,羊肉全产业链追溯系统综合服务平台项目已完成了数据库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和追溯服务平台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开发等。2013年,在东乌旗、西乌旗、锡林浩特市、西苏旗、东苏旗、阿旗做试点,选择10户企业、为30万只羔羊打上电子耳标,初步实现了从养殖牧户、屠宰加工企业、配送企业等流通节点的信息跟踪试运行。2014年在锡林浩特、东乌旗、西乌旗等地,成功给80万头羊打上电子标签,屠宰加工了近60万只。2015年选择了19户企业、为80万只羔羊打上电子耳标,项目正按计划、有序推进中。
项目总投资9151.96万元,全部为建设投资。目前已完成投资4000万元,完成项目总投资的43.7%,其中装修工程费455万元、工程设备购置及安装费1965万元、软件开发和平台建设等1990万元。
二、项目技术的先进性
锡林郭勒羊肉全产业链追溯体系采用了业内先进的NBS平台搭建,对全产业链中的每一个环节做到了技术严密把控,同时,可根据各监管部门的要求,对某一环节进行灵活管控和数据分析。
政府监管部门通过后台管理,能够适时了解畜牧养殖、屠宰加工、物流、精深加工等各环节信息,实现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全程追溯管理。消费者通过使用手机扫描产品标签上的追溯二维码,以最便捷的方式实现对产品生产过程的追溯和产品真伪验证,体现了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价值。其技术的先进性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识别多样化。针对未来用户个性化需求较强,单一识别技术不能适应未来发展和监管需求,采用“移动智能识读器”可满足识别一维条码、二维码、RFID等多种标签的综合应用。
2、系统网络化。每件产品通过电子标签赋予身份标识,与互联网、电子商务结合将是必然趋势。
3、标准统一化。统一的技术规范、功能规范和证章格式,系统的兼容性将会得到更好的发挥,产品替代性更强。
4、接口多样化。与其他产业如3C、3网等融合将形成更大的产业集群,并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实现跨地区、跨行业应用。
5、信息共享化。将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信息、肉品、乳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信息面向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进行共享,实现了信息横向互通。
三、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效益
羊肉追溯系统的建立,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该项目具有建设周期短、技术可靠性高、运行成本低三大实施优越性。
通过羊肉RFID追溯系统,强化了政府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可提高羊肉生产、流通、屠宰及零售环节中信息化管理水平,确保在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能准确、及时的进行责任追究,及时、有效采取预警和召回措施,满足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知情权。
我盟羊肉追溯系统还具有生产管理的功能。RFID无线射频技术既可以用于动物疫病追溯又可以用于生产管理,达到科学养殖轻松管理的目的。有利于提升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和效率,减少大量的人力物力,降低经营成本。通过使用RFID可追溯系统,羊养殖档案管理系统使养殖成本下降了5%,有利于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提高零售价格。
通过我盟羊肉追溯体系的建设电子商务平台的建立,可以真正实现锡林郭勒羊肉品牌的保护、提升品牌价值。利用追溯系统可解决市场上假冒品牌,从而真正提升地方优势优质资源的品牌价值,实现优质优价。预计到2017年锡林郭勒羊肉价格能够提升20元/公斤,每年可增加收入18亿元,其中企业可增加收入6亿元,牧民人均可增收6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