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字大
-
字小
煤炭是我盟重要的基础能源,在我盟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主要能源消费中占93.8%,并在我盟能源结构中将长期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目前,我盟煤炭主要生产区集中在以锡林浩特为中心的中东部产区,以西乌旗、东乌旗为中心的东北部产区,以东苏旗、西苏旗为中心的西北部产区以及南部产区,而我盟煤炭的消费地主要集中在南部、中部和东北部地区,除了中部、东北部产区的部分煤炭自给自足外,其它产区的煤炭都要进行外运。据了解2011年我盟煤炭运量占全盟铁路和公路年货运总量的89.8%和51.4%,因此煤炭物流在我盟流通领域中已占据重要位置。
一、我盟煤炭物流建设的背景
我盟有百余个含煤盆地,探明储量1448亿吨,探明加预测储量超过2600亿吨,居全区第二位,褐煤总储量居全国第一位。已发现资源储量大于100亿吨的煤田5处,10—100亿吨的煤田21处。煤田多以规模大、埋藏浅、煤层厚、赋存稳定、地质结构简单、开采条件好等特点,适合于综合技术的应用和集约化大规模露天开采,具有低成本开发优势。煤质以中灰、低硫、低磷的老年褐煤为主,平均收到基低位发热量为3500卡/千克以上,是优质动力煤和化工用煤,适合于就地转化。目前,已投产和在建煤矿35个,建设规模为20045万吨/年,其中120万吨及以上已投产和在建的煤炭项目24项,建设规模为19610万吨/年;120万吨以下生产煤炭企业11个,建设规模为435万吨/年。2011年全盟生产原煤12790万吨,同比增长18.5%。其中盟内消费量2950万吨,主要用于电厂、其他工业等,2011年低全盟已投产的火电装机容量592万千瓦,用煤量约2200万吨;化工用煤量约300万吨;其他工业及民用煤量约450万吨;盟外消费量9500万吨,主要运往辽宁西部、赤峰、通辽、张家口、乌兰察布市、霍林河、呼市、承德及塘沽港、秦皇岛港、锦州港、吉林东部、曹妃甸等地区。到2015年煤炭总产量达到3亿吨,外运量超过1亿吨。
二、锡盟煤炭物流通道及运量情况
我盟煤炭外运通道主要以铁路为主,公路为辅。目前主要通过集宁至二连浩特铁路、集宁至通辽铁路、锡林浩特至多伦铁路、赤峰至大板至白音华铁路、郭尔本敖包至白音芒来铁路、东乌旗至霍林河铁路、伊图塔至白音华铁路等铁路和国道207、省道303、省道307、省道101、省道308,外运至辽宁西部、赤峰、通辽、张家口、乌兰察布市、呼市、承德及塘沽港、秦皇岛港、锦州港、吉林东部、曹妃甸等地区。
(一)铁路建设情况。目前我盟已建成的铁路7条,分别为集二铁路、集通铁路、郭白铁路、锡多铁路、赤大白铁路、东乌至霍林河铁路和白音华至霍林河铁路,输送能力14700/43940万吨,2011年煤炭运量9344.6万吨,同比增长47.6%。我盟境内运营总里程1500公里,比“十五”末增加895公里,铁路网密度达到0.74公里/百平方公里,全盟铁路初步形成路网格局。另外续建铁路9条,输送能力22400/32750万吨;新开工铁路5条,输送能力5970/9170万吨;开展前期工作及规划的项目10项,输送能力超过18410/32469万吨。
(二)公路建设情况。锡林郭勒盟现有干线公路11条,其中国道3条,省道8条,截至2011年末,全盟公路总里程为17536公里。按技术等级划分,高速公路148公里,一级公路492公里,二级公路2028公里,三级公路1647公里,四级公路12487公里,其余为等外公路;按行政等级分,国道710公里,省道2782公里,农村公路14044公里,其中:县道2731公里,乡道2951公里,专用公路216公里,村道8146公里。2011年煤炭运量10099万吨,同比增长15.1%。公路密度按土地面积计算为8.6公里/百平方公里,已基本形成以国省公路为主干,旗县公路为骨架,边防公路为延续,连接苏木乡镇和嘎查村,辐射全盟各经济出口的路网结构。
三、煤炭物流园区建设情况
“十一五”以来我盟煤炭物流业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较快,但是煤炭物流的节点多、线路长、作业场所变动频繁等自身特点原因,目前尚未形成大型现代化煤炭物流园区,煤炭物流的专业化、社会化程度不高,所服务的范围只是简单的交易或只满足企业内部的需要,难以适应跨区域、跨行业运营的要求。
(一)已投运煤炭物流园区情况。目前已建成的煤炭物流园区2个,规划输送能力680万吨/年。分别为太旗“三号地”煤炭物流园区和多伦县煤炭物流交易市场项目。太旗“三号地”煤炭物流园区,该项目由内蒙古安快物流集团投资建设,占地面积33.3万平方米,运输能力450万吨/年。煤炭主要来源为胜利矿区生产的原煤,主要通过207国道,运往京津冀地区;多伦县煤炭物流交易市场建设项目,该项目由开元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占地面积28万平方米,运输能力230万吨/年。煤炭主要来源为胜利西一号露天矿和多伦煤矿生产的原煤,主要通过锡多铁路和207国道,运往丰宁、承德、秦皇岛港、曹妃甸等地区。
(二)在建及规划煤炭物流园区情况。目前在建煤炭物流园区6个,输送能力5530万吨。分别为益得跨境煤炭物流园区,该项目由二连浩特市益得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项目占地面积35.25万平方米,主要建设20公里长全封闭气垫式跨境煤炭运输带,总投资4.4亿元,运输能力1500万吨/年。截至2012年7月底完成投资1.18亿元。煤炭主要来源为蒙古国,主要通过集二铁路和208国道,运往包头、集宁等地区;多伦县安快大河口煤炭物流园建设项目,该项目由内蒙古安快物流集团公司投资建设,项目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主要建设煤炭堆场、选煤厂、煤炭分选加工区、化验室、电子磅、办公楼等,运输能力30万吨/年。煤炭主要来源为胜利西一号露天矿和东二号露天矿生产的原煤,主要通过锡多铁路和207国道,运往丰宁、承德、秦皇岛港、曹妃甸等地区;锡林河煤炭配送中心项目,该项目由内蒙古锡林河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项目占地面积31.6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9万平方米,主要建设煤炭堆场,办公楼,配套服务设施等,运输能力2000万吨/年,煤炭主要来源为贺斯格乌拉露天矿和农乃庙鲁新矿井生产的原煤,主要通过霍林郭勒市珠斯花至贺斯格乌拉铁路和101省道,运往辽宁、吉林、锦州港等地区;白音华东昕煤炭物流园建设项目,该项目由西乌旗东昕商贸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16万平方米,主要建设煤炭物流区、配套服务区、储煤堆场、公共基础设施及道路运输设施等。运输能力1000万吨/年,煤炭主要来源为白音华矿区生产的原煤,主要通过赤大白铁路和307省道,运往锦州港、营口港和林东等地区;正蓝旗桑根达来镇煤炭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该项目由内蒙古众兴物流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占地面积65万平方米,主要建设生产生活办公用房及装车线等配套设施,输送能力500万吨/年。煤炭主要来源为胜利矿区、巴彦宝力格矿区生产的原煤,主要通过锡桑、锡多、集通铁路和207国道,运往通辽、通辽、张家口、乌兰察布市、呼市、承德、秦皇岛港、曹妃甸等地区。正蓝旗黑城子顺风煤炭物流园区,该项目由正蓝旗黑城子顺风物流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占地面积49.6万平方米,主要建设生产生活办公用房及装车线等配套设施,输送能力500万吨/年。煤炭主要来源为黑城子矿区生产的原煤,主要通过蓝张铁路,运往河北地区。
“十二五”期间,围绕煤炭主产区和铁路、公路运输线将建成锡林浩特市煤炭物流园区、东乌旗煤炭物流园区、西乌旗煤炭物流园区乌拉盖煤炭物流园区、阿旗煤炭物流园区、东苏旗煤炭物流园区、蓝旗煤炭物流园区和多伦煤炭物流园区等大型煤炭物流园区。
四、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现代物流管理理念。煤炭物流企业分散,物流节点多,尚未形成多层次的现代物流管理理念。煤炭物流的专业化、社会化程度不高,煤炭经营企业设施相对落后,一些经营户设施发展滞后,站台较短,运输能力较弱,自动化水平低。
(二)缺乏煤炭物流技术手段。目前我盟煤炭物流企业只作简单的煤炭交易,缺乏物流技术手段,或技术水平普遍较低,很多企业虽然配备了电脑和网络,但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滞后或建而不用,在库存管理、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物流成本控制、物流方案设计和全程物流服务等高层次的物流服务方面基本还没有展开,无法实现装卸、搬运、换装、承接等物流信息的即时传递与处理。库存管理方面仍采用传统的储备资源管理办法,无法及时、准确地反映实际库存动态等;物流技术标准化程度低,各种物流功能、要素之间难以做到有效衔接和协调发展;
(三)缺乏环境污染和资源节约的意识。我盟大多数煤炭企业目前仍采用传统物流运营方式,比如高污染、高损耗、低效率的运输,使煤炭在运输、中转和送配过程中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不仅影响着生产、运输及消费环节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对社会资源和自然环境也产生严重的影响。
五、对煤炭物流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现代物流管理理念。高效的物流管理不仅是提高客户服务质量、增强企业及产品竞争力的需要,而且是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渠道。煤炭物流企业应当树立现代物流管理思想,从供应链的视角构建现代煤炭物流体系,增强客户服务和市场竞争能力。
(二)引进现代物流企业和人才,提高煤炭物流技术手段。
引进有实力、有经营管理经验的国内外知名物流、运输、货代企业入驻园区,学习他们的现代管理和高技术手段,利用网络技术将物流企业散布在不同领域的服务网点联结起来,形成物流服务平台,对仓储、运输、装卸、加工、搬运、配送等环节实现全程跟踪。将传统的、粗放式的物流送货形式,上升为现代的物流方式。
(三)进一步提高煤炭“绿色”物流观念。一是实现煤炭“绿色”运输。在运输过程中,应不断提高“绿色”运输工具的使用效率,降低废气排放量并推行煤炭产品有效包装制,以促进煤炭物流在运输、装卸和流通加工作业环节的升级和优化,并尽可能减少和避免煤炭运输损耗和污染的发生量。二是实现煤炭“绿色”中转。交流平台推行煤炭产品有效包装制。实施煤炭产品有效包装,可以促进煤炭物流在运输、装卸和流通加工作业环节的升级,减少煤炭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和污染。装卸作业应将除尘作为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强制配备自动淋洒、流动淋洒等湿式除尘设施,避免粉尘对环境的污染。
(四)重视煤炭物流业发展规划工作。“十二五”期间,随着煤炭项目的建成投产,我盟煤炭输送压力也逐步增加。目前我盟已投产和在建的煤炭项目24项(120万吨及以上),规模19610万吨/年,2011年外运量超过9000万吨,到2015年煤炭外运量超过1亿吨。因此尽早做煤炭物流园区规划,统一管理理念,引进技术人才,减少环境污染,将我盟实现现代煤炭物流业,从而拉动我盟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煤炭科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