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字大
-
字小
中国城市交通发展主要面临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交通压力巨大,土地资源紧缺、制约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机动化进程加快、交通能耗加剧,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滞后、交通供需矛盾突出等四大问题。
据新华社9月18日报道,城市公共交通作为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近年来,城市公共交通虽然得到了较快发展,但目前还远远不能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交通拥堵和人们出行难仍是城市交通发展面临的问题。
建设部有关负责人近日谈到,城市交通发展主要面临四大问题。
问题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交通压力巨大。
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人口持续向大城市聚集,使城市交通面临巨大的压力。建设部提供的数据显示,2006年底,我国城镇人口5.77亿人,城镇化水平达43.9%,每年有约1,500万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和集镇,中国的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在城镇化进程中,人口向以大城市为中心的都市圈聚集的特点又非常显著。北京、上海等40个特大城市的人口占全国城市总人口的比重达36.24%,沿海三大城市群就接纳了约60%的城镇化人口。
问题二:土地资源紧缺,制约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
我国土地资源紧缺。城市用于道路交通建设的土地资源极为有限。2006年,城市人均用地88.63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10.6平方米,对比国外城市人均道路面积15-20平方米,道路设施水平还很低。
统计表明,小汽车的运送能力是公共交通的1/10-1/5,而人均占用道路面积是公共交通的10-20倍。
业内有关专家认为,无论在短期内还是未来,都难以通过道路的大量投资和快速延伸,来满足城市交通发展的需要。城市必然要实施紧凑型的土地利用模式,实施以城市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
问题三:机动化进程加快,交通能耗加剧。
近年来,我国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快速增长,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增速明显。截至今年6月,全国汽车保有量达5,356万辆,其中私人汽车3,239万辆,私人汽车拥有量年均增速在20%左右。小汽车出行比例逐年增加,一些城市的交通结构出现了由公共交通向个体交通转化的趋势。
快速机动化还带来了交通能源消耗的急剧上升。目前,我国交通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20%,如不加以控制,将达到总能耗的30%,并将超过工业能耗。
与个体小汽车相比,公共交通是一种能源集约化的交通方式。据统计,每百公里的人均能耗,公共汽车是小汽车的8.4%,电车为3.4%-4%,地铁为5%。如果有1%的个体小汽车出行转乘公共交通,仅此一项全国每年将节省燃油0.8亿升。
问题四: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滞后,交通供需矛盾突出。
中国城市公共交通虽然发展较快,但仍滞后于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城市机动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大中城市交通拥堵不断加剧。
建设部提供的资料显示,公交出行分担率普遍偏低,占城市居民总出行量的10%-25%,与发达国家40%-60%的出行比例相比,相差还很大。
大运量快速公共交通系统发展缓慢。全国660个城市中,建成有轨道交通线路的仅10个城市,运营总里程也仅相当于发达国家一个城市的规模。快速公共汽车系统(RBT)也刚刚起步,仅北京、杭州、合肥等3个城市建成有3条RBT线路,总长50余公里。大运量、快速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建设的滞后,进一步加剧了我国大城市的交通供需矛盾。
为此,我国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出发,以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为重点,提出了一系列城市交通发展对策和政策措施,大力推进公交优先发展,积极倡导绿色交通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