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字大
-
字小
记者近日从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获悉,由建设部负责牵头制定的《城用二甲醚行业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从而将规范我国计划于明年推行的民用级二甲醚(DME)的使用。据介绍,该标准将制定二甲醚以20%比例掺烧液化气、天然气以及煤气的标准。这将使二甲醚的推广更为简便、快捷。
目前我国只有二甲醚工业标准的现状限制了二甲醚向民用领域的推广应用。面对国内建设总量达到千万吨的二甲醚产能,有关专家认为,二甲醚国家标准的制定,将为二甲醚打开广阔的市场大门。在国际油价不断走高的趋势下,二甲醚国家标准的出台则更显迫切。
更适合国情
随着国际油价的日益高涨,二甲醚作为替代能源渐显优势。我国有丰富的煤炭和天然气资源,以煤或天然气为原料采用自主开发与引进技术相结合的方式生产二甲醚,建立清洁能源基地,是更适合我国国情的综合解决能源问题新途径。
中国石油规划总院炼化所所长张福琴介绍,二甲醚可替代煤气、液化石油气用于民用燃料,经济实惠。目前,国内液化石油气出厂价格已经超过每吨5000元,而二甲醚价格在每吨3300元。同时,由于二甲醚是甲醇的下游产品,适度发展“甲醇—二甲醚燃料”路线,还可化解甲醇产能过剩造成的不利影响。
二甲醚是一种无色气体,与液化石油气的物理性质很相似,具有惰性、无腐蚀性、无致癌性、几乎无毒的特性。二甲醚储存运输比液化石油气更安全,并且燃烧性能好,热效率高。用它代替柴油作为汽车的燃料,可使发动机功率提高10%~15%,燃烧噪声可降低5~10分贝,可满足欧洲Ⅲ号排放标准,是一种超清洁燃料。在汽车和民用燃料替代领域,二甲醚有着可观的市场前景,如果按照二甲醚对柴油的替代率为5%计算,到2010年国内对二甲醚的需求量将达到674万吨。
据神华煤制油公司副总经理岳国介绍,我国目前已掌握了可实现大型工业化的两步法生产二甲醚的全套技术,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从发展趋势上看,二甲醚装置向大型化方向发展,将从目前的万吨级升级到10万吨级,再升级到百万吨级。国内技术可设计的装置规模已达到年产20万吨,年产100万吨规模的设计研究也在进行中。
产业发展需闯三关
张福琴表示,二甲醚工业化生产在技术上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建厂应考虑选择原料(煤或天然气)资源丰富、电力充足的地方。目前二甲醚产业发展需闯过三关。
第一是成本关。预计五年内我国对二甲醚的需求将很大,因此二甲醚不存在市场问题,关键在于成本的控制。据介绍,目前国内二甲醚的成熟生产工艺生产链长,且产品成本要随甲醇价格的波动而变化。国内甲醇市场价格波动范围大,低时1吨1000余元,高时达到2000余元,如果二甲醚价格也随之起伏,其作为民用燃料的吸引力会大打折扣。与目前使用的液化石油气的热值相比,二甲醚的成本不能超过每吨3000元。
第二是技术关。目前二甲醚面临的几个关键问题是:需要高效、低价的煤制气工艺及设备;需要能满足大型二甲醚生产用的反应器;解决以煤为原料制成二甲醚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的利用;相关催化剂的开发与生产;成熟、经济的二甲醚分离和提纯技术等。闯过这些技术关将使今后建设大规模二甲醚生产装置迈上一个新台阶。
第三是标准关。国家有关部门亟须出台有关二甲醚民用和车用国家标准,结束目前只有二甲醚工业标准,严重影响二甲醚产业健康发展的局面,并在投资、税收等方面出台倾斜政策,将二甲醚作为新能源扶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