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字大
-
字小
12月9日—12日,我参加了全盟学前教育经验交流现场会议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会议。与会人员先后现场参观了东苏旗民族幼儿园、达日罕幼儿园,西苏旗乌日根塔拉镇幼儿园、朱日和镇幼儿园、赛汉塔拉镇第二幼儿园、西苏旗民族幼儿园,二连市蒙古族幼儿园、第二幼儿园、市幼儿园、第三小学、第一中学。会上,二连市、西苏旗、西乌旗和东乌旗等地区典型汇报发言;行署副盟长孙俊青作了重要讲话;盟教育局局长乌日图那顺以“进一步加强建设和管理,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和义务教育均衡优质”题目作了工作汇报。会上征求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学前教育发展满足幼儿入园需求的实施意见》的修改意见。通过现场参观、经验交流以及听取典型发言,对学前教育发展工作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国家、自治区对学前教育发展高度重视,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自治区政府批转了《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全面发展学前教育实施意见》(内政发【2011】87号)、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年—2013年)》(内政发【2011】79号),对发展学前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盟结合实际情况,于2011年出台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1年—2013年)》,并认真组织实施,推动我盟学前教育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我盟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以来,共新建、改扩建农村牧区公办幼儿园20所,其中:新建12所、改扩建8所。8所新建农村牧区幼儿园已投入使用(阿旗1所、西苏旗3所、多伦县4所),4所正在建设(西苏旗1所、东乌旗2所、太旗1所);6所改扩建的幼儿园已投入使用(西乌旗2所、白旗1所、多伦县3所),2所正在建设(太旗2所)。新建民办幼儿园34所,其中,投入使用的33所(锡市14所、阿旗4所、东乌旗3所、西乌旗6所、白旗5所、蓝旗1所),正在建设的1所(锡市1所)。
通过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盟学前三年(3—5周岁)入园率达到75.1%,比2010年提高了13.6个百分点。
二、主要经验
虽然这次考察、参会时间很短,但收获较大。我们感到虽然我盟各旗县 (市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人口发展、教育发展情况不同,但东苏旗、西苏旗和二连市的许多管理经验与具体做法很值得学习借鉴,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切实加大投资,确保学前教育发展。西苏旗把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切实加大学前教育投资,逐年增加学前教育投资占当地财政预算的比例。2010年学前教育投资492万元,占当地财政预算的5.8%;2011年学前教育投资1710万元,占当地财政预算的6.1%;2012年学前教育投资1002.4万元,占当地财政预算的7.8%。东乌旗投资417.3万元采购幼教专用教育教学设备,使办公幼儿园水平进一步提升;投资219万元实施办公幼儿园电子白板斑斑通工程,为每个教室配备电子白板、安装蒙文软件,并建成了校园网络,使公办幼儿园现代化教学基础进一步增强。西乌旗2011—2013年,全旗学前教育投资累计达6928万元,其中2013年学前教育投资3000万元,学前教育经费占全旗教育经费的比例的19%。二是引进国际先进教学模式,优化学前民族教育。西苏旗民族幼儿园投入20万元,引进了国际先进的教学模式,蒙台梭利教学法和奥尔夫教学法,促进了对于幼儿的智力发展和动手操作开发能力,同时该幼儿园在引进先进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融入了具有当地特色的民族教育模式,有效地提升了当地学前民族教育教学质量。三是促进学前教育多元化办学。二连市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新体制,进一步改善了办园条件,扩大公办学前教育规模。2012年投资4000万元新建了市幼儿园和蒙古族幼儿园,其中市幼儿园投资2000万元,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869平方米,设置小、中、大18个教学班,可容纳幼儿540名;蒙古族幼儿园投资2000万元,占地面积9866平方米,建筑面积6300平方米,设置小、中、大18个教学班,可容纳幼儿540名。与此同时,二连市认真落实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政策,优先扶持区级、盟级民办示范园,通过争取合理用地、政府购买服务、民办公助、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调动各方面力量举办面向大众、收费较低、办园规范的标准化普惠性幼儿园。四是更加注重教学研成果。二连市各幼儿园经常性组织举办公开观摩课,开展教师基础功技能大赛、教育理论学习测试、教学园长评课等活动,引导广大幼儿教师学习幼教理论,研教学办法,夯实专业基础,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根据口岸实际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教师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得到提高。二连市蒙古族幼儿园实施的《幼儿园蒙古族风俗教育》课题,被列入自治区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编辑的《幼儿园蒙古族风俗教育》教师用书,成为全区民族幼儿园校本教材。五是进一步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提高学前教育教师整体素质。西乌旗从2011年以来,向社会公开招聘了幼儿教师66人,每一位新进幼儿教师都具备教师资格和国家规定的学历以及相应的普通话水平;2007年出台教职工住房补贴政策,给予首次购买住宅楼的教职工每户1万元住房补贴,目前共51位幼儿教师发放了补贴;2009年开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幼儿教师参考实施,进一步提高了幼儿教师工资待遇水平。
三、主要存在问题
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以来,我盟学前教育事业尽管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由于我盟学前教育发展起步较晚,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学前教育资源明显不足,特别是人口集中的锡市、太旗、多伦县具有一定规模的、管理规范的幼儿园数量少,难以满足入园需求。二是幼儿园教师短缺,幼儿园师生比远远低于国家标准,师资队伍难以满足学前教育需要。三是民办幼儿园投资少、条件差、功能不全、师资合格率低、流动性大等问题突出,无证幼儿园还大量存在。四是部分幼儿园特别是民办幼儿园的课题设置、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很多,小学化倾向普遍较严重。五是幼儿教师待遇无保障,整体素质偏低。多数幼儿教师无编制,工资待遇低,缺乏社会保障。由于长期缺乏社会保障,难以吸引优秀青年加入幼教队伍,致使幼儿教师队伍年龄偏大、素质偏低,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六是任务重,时间紧。我盟于2011年出台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1年—2013年)》,并认真组织实施,但部分旗县按时完成建设任务,但大部分旗县未按时完成任务。2014年开始实施新一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4年—2016)》。为此,尤其是未按时完成任务的旗县建设任务重,时间紧。
四、几点建议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办好学前教育,关系到广大幼儿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我盟社会经济发展的民生工程,也是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基本前提。一是强化职责,加大投资。各旗县(市区)政府要强化职责,完善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大学前教育投资,重点支持公办幼儿园建设、师资培训、困难家庭儿童资助等工作;积极探索提高农村牧区幼儿教师社会保险、工资待遇等各项保障。同时,积极探索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等方式,扶持民办幼儿园建设,努力按时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各项任务目标,促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二是加强师资培养,提高教师待遇。各旗县(市区)政府强化对幼儿教师的管理,加大幼儿教师培养力度,建立长效机制,提高师资水平。通过招聘、转岗等方式,充实幼教队伍,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年轻化。三是互相学习、互相了解,促进整体提升。引导各幼儿园坚持正确的办园方向,依法办园,科学管理,规范发展。各地幼儿园要进一步加强家园交流,向家长开展多种形式的早期教育宣传、咨询等服务和适当时与家长、幼儿和教师一起参与社会活动,加强相互学习、了解和支持,家长更多的了解自己孩子基本情况,共同努力促进幼儿教育。同时把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选派到办园质量好的地区幼儿园交流学习提高教师素质。四是强化宣传督导,营造良好环境。各旗县(市区)政府要加大对学前教育的督导力度,定期对各类幼儿园的办园条件、保教质量、管理水平进行督导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及时向社会公示。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导向作用,广泛宣传学前教育发展规划、有关政策以及幼儿教育先进典型,形成全社会重视、关心和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