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信用示范区,他们都使用了什么“招”?
近年来,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发展,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为代表的相关地区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实现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城市落地生根,形成了一系列先进做法,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积累了有益经验。
2021 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人民银行办公厅发布第三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名单。至此,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区)累计达62个。这些城市(区)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有哪些创新做法和显著成效?小信进行了梳理。
本文着重介绍直辖市所属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的典型经验,更多城市经验,敬请关注。
上海徐汇区
徐汇区着力推动信用价值化、信用信息化、信用资源化和信用工具化,打造新时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徐汇样本”。
一、谋定快动,织密信用体系“制度网”
2012年以来,徐汇先后制定《徐汇区2013-2015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和《徐汇区贯彻落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实施意见》两轮规划;先后制定并实施了《徐汇区诚信企业和模范个人嘉许制度及优待政策(试行)》等一系列信用制度举措;审议通过《中共徐汇区委关于激活软要素提升软实力在服务新发展格局中彰显徐汇作为的实施意见》,把诚信价值写入文件,把建设诚信、守序、互助的法治之区作为未来徐汇的发展目标,进一步夯实徐汇信用工作基础。
二、聚智汇能,扩充信用信息“数据池”
一是打造徐汇信用子平台,夯实信息归集共享基础。子平台已实现联合奖惩、政务诚信、新标准三清单目录管理和双公示管理、法人信用状况和区域信用分布情况可视化展现、企业数据多维度展示、合同履约监管等功能。
二是丰富信用数据资源,筑牢信用数据底座。升级新版“三清单”目录管理,上报3万余条区级“双公示”数据,存储4万余条法人主体信用承诺;数据归集涵盖全区32个部门605个事项和全区6.5万法人信用信息;归集5万余条政府采购、住房和城市建设、金融等领域合同履约信息;实现水电气、纳税、社保、知识产权六大领域信用信息归集,落地1万余条知识产权登记信息,3000余条水电煤缴费信息。
三是推动信用数据共享,发挥信用价值。区信用子平台与区大数据中心实现对接共享,并向区大数据中心实时推送信用修复、失信企业、应用事项查询情况等数据,完善区域体征指标体系,提升两网治理能级;累计开通43个部门账号,平台数据向各部门全量开放共享;拓展市场化信用数据合作,为全区23家银行开通数据共享权限,助力银行精准描绘企业画像。
三、勇探新路,深耕信用应用“试验田”
一是积极推动信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加大对守信主体的融资支持力度,在“汇治理”平台建设以信用为基础的“徐汇区金融服务平台(信易贷)”小程序,构建“重点看信用、方便找资金”的中小企业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对接31家金融机构,推出67项菜单式金融产品,强化政银企合作,打破信息壁垒,降低企业融资门槛。持续推进“漕开发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和“徐汇科技金融服务站(交大慧谷)”建设,基于合同履约数据信息为企业提供纯信用“无抵押、免担保”信贷服务。
二是积极推动信用赋能分级分类监管。创设“汇商码”,全面归集街区小店公共信用、注册许可、行业评价、监督检查、消费评价社会舆情等数据,形成商铺全生命周期、全方位的“信用档案”,为公众了解商铺基本情况提供便捷渠道,也为沿街商铺强化自律提供外部监督手段。
三是积极推动信用服务“放管服”改革。结合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建设,深入推进“信用信息+政务服务”,将企业信用信息嵌入预审和备案、政策扶持等流程,在环评、消防、民防等15个领域中应用信用承诺,推进“信用越好,审批越容易”模式。首创24小时自助服务,通过人脸识别、身份证读卡、随申办APP、法人一证通等多种认证方式,在30秒内完成一份公共信用报告的自助查询和打印,让办事者“想办就办”。
四是积极推动信用助力良好风气营造。深化公务员诚信体系建设,出台《徐汇区关于加强公务员诚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完善公务员“进口关”诚信筛查制度、公务员诚信报告制度等,将诚信记录作为干部考核、任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以公务员诚信促进政府公信力提升。将信用嵌入评优评先,在产业扶持资金管理、高技能人才评选等工作中,同等条件下对信用良好的法人主体予以优先推荐,发挥诚信的正向激励作用。
上海普陀区
普陀区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用信用全方位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信用兴业”“信用惠民”“信用善治”成效不断显现。
一、加大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力度
一是落实数据清单编制。组织区内各部门根据权责清单,开展数据清单报送(涉及26个部门478个事项),累计归集报送10.5万余条信息。
二是加强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数据报送。按照“应归尽归、应示尽示”的要求,制定了普陀区“双公示”信息报送办法,做到“日跟踪、周通报、月评估”。普陀区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新增错误数据校验、反馈等功能,及时查漏补缺,不断提升信息报送及时性和准确性。
三是积极归集合同履约信息。在工程建设、政府采购、购买服务、资金扶持等领域归集行政合同履约信息4.56余万条。
二、发挥政务诚信示范带动作用
一是打造集政府信息查询、信息公开申请、政策申请等功能于一体的线上线下综合服务平台,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
二是建立完善政务服务“好差评”评价制度,形成现场服务“一次一评”、网上服务“一事一评”、社会各界“综合点评”、政府部门“监督查评”的综合点评架构,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三是积极推动公务员诚信建设,通过核查公共信用信息报告、征信报告等方式切实把好公务员录用信用关,依托普陀区“干部实绩考核系统”对全区处级干部进行信用监管。
三、积极拓展信用信息应用场景
一是加强政府部门信用信息查询应用。组织编制信用应用清单(涉及21个部门76个事项),在日常监管、行政审批、资金扶持、表彰评优、融资授信等领域开展信用信息核查,查询报告共计20万余次。
二是以市场化机制推动信用信息应用场景开发。打造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普陀实验室”,先行试点一批重点应用场景,征集解决方案清单500项,需求清单50项,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以上海市信用服务产业基地为载体,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数据融合、应用推广等方式,吸引信用服务企业落地普陀。
三是积极开展信用信息创新应用。疫情期间,为保障群众食品安全,推出“普陀码”食品安全板块,消费者扫码即可知晓商家整体信用、卫生状况等信息,鼓励商家诚信经营。
四、着力构建信用监管机制
一是开展事前信用承诺。在公共场所卫生、临时绿地许可、劳务派遣、人力资源、建筑施工企业安全、事业单位设立、充电设施申请等37个事项开展信用承诺信息归集和应用,累计归集信用承诺及履约践诺情况14万余条。
二是推动事中信用分类监管。构建企业公共信用基础评价体系,将全区所有企业基础评价分为四个等级,在纳税、教育、物业、食品、养老等44个场景开展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建立全国首个区级社会组织信用管理平台,将全区所有社会组织纳入平台,实现闭环管理。探索产业扶持资金信用全流程监管,对扶持企业实施全景画像、动态预警,提升资金扶持效益。推动物业行业信用信息四色分级管理、民办培训机构信用信息管理等。
三是依法依规开展事后信用奖惩。对接上海市联合奖惩数据库,将联合奖惩名单嵌入区行政服务中心综合窗口受理系统,形成接件受理信用自动触发机制,覆盖大厅综窗受理的331个事项,实现“逢办必查”,已累计进行4.6万多次查询。
五、大力推广“信易贷”新模式
一是搭建政银企沟通桥梁。普陀区在上海市率先建成“信易贷”平台,形成“一网一微一端”对外融资服务窗口。融合“信用数据+特色数据”,描绘企业信用画像,为小微企业增信,降低银行调用成本,放大政府产业政策导向。
二是创新普陀特色信贷融资产品。面向重点产业,推出特色型产品,形成“智能贷”“科技贷”“研发贷”、“文创贷”等特色信贷产品,助力产业发展。面向重点园区,推出集群型产品,为园区企业提供纯信用、优惠利率产品,优化园区服务,突出可得性。
三是持续扩大平台影响力。自平台上线以来,“信易贷”平台入驻了24家银行、3家融资租赁、2家融资担保、4家小贷公司、1家商业保理,共计发布152款融资产品,累计放款达157亿元。
六、推动信用建设服务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推进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简化办理程序,提高办事效率。疫情期间,鼓励企业开展防疫物资价格自律、诚信经营等信用承诺。支持行业协会开展行业自律型承诺。
二是发布企业“信用联盟”惠企服务清单。联合辖区内园区,鼓励企业签署承诺书,以诚信经营换优质服务。
三是加大企业信用权益保障力度。疫情期间,将信用修复纳入《普陀区关于进一步支持服务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九条措施》,发布信用修复实施细则。在流程规范的基础上,加快信用修复初审速度。
天津滨海新区
天津市滨海新区坚持高位推动,加强基础建设,聚焦核心工作,完善信用生态,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更好成效奠定良好基础。
一是制度引领不断健全。制定出台加快推进诚信建设行动方案、2020年信用体系建设攻坚行动方案、推进诚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开展失信联合惩戒百日攻坚行动的实施方案、信用承诺审批分级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50余件,不断提升新区信用建设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二是信用监测评价不断提升。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通过加大督查通报力度,建立第三方驻场人员绩效评价通报机制,稳定占比类指标项,加大创新项、信易+案例推广成效等手段,信用监测排名不断提升。
三是信息基础建设不断加强。建成“信用中国(天津滨海)”网站和“滨海新区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提供信用信息查询、信用报告下载、信用承诺公示、异议申诉、信用修复、合同履约、公务员诚信档案等信用服务功能。区信用平台广泛归集信用信息数量,累计达550万条,并形成信用信息更新常态化模式。
四是重点领域建设成效不断显现。全面推行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完成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赋码工作,实现赋码率100%。大力推进失信被执行人治理,政务失信案件清零,事业单位失信被执行人整改到位率100%,事业单位行政处罚公示期满按期全部信用修复。防疫物资产品质量和市场秩序、交通运输、电信网络诈骗、骗取社会保险等领域专项治理工作成效显著。
五是惠民便企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开展承诺制审批,实现容缺受理的“信易批”事项数量占全部审批事项数量的100%,全国首创信用承诺审批分级管理制度,大幅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截至2021年6月30日,依托全国“信易贷”平台(天津站)和天津市“信易贷”平台(含“津心融”“津e融”平台及银税互动、政采贷、知识产权抵押贷等),滨海新区累计为8000多家守信中小企业提供便利。
六是联合奖惩措施不断规范。在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等领域,将查询使用失信被执行人等信用信息嵌入办理流程。2018年以来,共列入经营异常名录9.2万户次,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1.03万户次,认定“活动异常名录”社会组织59家、“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社会组织19家、惩戒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36户,将1家单位列入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评定A级纳税人5016户,对7000余家海关高级认证企业在办理社会保险业务时建立企业绿色通道,实施快捷服务。
七是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体系不断完善。制定《关于滨海新区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分级分类监管责任体系的通知》,在50多个领域制定出台信用监管相关制度,推动分类监管、动态监管、精准监管。
重庆巴南区
近年来,重庆巴南区在信用制度建立、信用平台建设、信用信息应用等方面积极探索,形成了完备的信用体系框架、开放的信用信息共享环境、健全的信用监管机制、积极的信用服务市场。
一、构建管理机制,统筹推进信用建设
构建了“1+2+N”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组织机制。“1”是《巴南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2”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及年度工作要点、纳入巴南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绩年度考核中的信用体系建设考核指标。“N”包含制定出台的49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指导性文件和配套文件,多领域协同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二、发挥平台优势,大力实施信用监管
一是搭建了“信用巴南”“信用监测”两个信用信息系统,实现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全覆盖,信用信息跨地区、跨部门互联共享。截至2021年底,系统共记录市场主体9万户,信用数据199余万条,全部实现A/B/C/D分级分类监管,为全区各部门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赋能。
二是持续推进信用承诺制,行政审批效率大幅提高。2021年1-7月,巴南区告知承诺办件61450件次,新增市场主体10582户。
三是大力实施分级分类监管,先后在生产、税务、交通等16个领域开展了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工作,并形成具体案例。
四是开展信用联合奖惩工作,截至2021年8月底,巴南区在信用平台累计查询企业25980次,触发1273次,反馈奖惩措施1273次。
三、探索“信用+”应用,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一是依托“信易贷”融资平台,建立了“信易贷”月度推荐企业名单常态化机制,定期向金融机构推送信用良好的优质企业,截至2021年7月底,巴南区共有1032家企业和4家金融机构完成入驻,累计获贷约15亿元。
二是依托银税互动服务平台,以企业纳税信用等级为授信依据,将纳税信用成功转化为企业融资资本。截至2021年6月底,巴南区“银税互动”贷款余额已达4亿元,较年初增长约1.4亿元。
三是设立小微企业融资风险缓释补偿基金,对合作金融机构发放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及中小企业商业价值信用贷款产生的贷款损失提供风险补偿。截至2021年底,巴南区企业获得知识价值信用贷款突破2亿元,商业价值信用贷款约4266万元。
同时,积极引导金融服务机构,重点支持信用贷款投放,截至2021年底,辖区银行机构已向1.36万户小微企业融资210.24亿元,极大提升了区内企业信用价值获得感。持续十年不断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截至2021年9月末,巴南区涉农贷款余额达117.62亿元,较年初增长26.59%;巴南区农户贷款余额达29.81亿元,较年初增长22.76%,其中信用村农户贷款余额达5.09亿元,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开展之初增长了24倍。
重庆铜梁区
铜梁区坚持“放管服”改革,将信用体系建设作为重要抓手,以制度保障、平台建设、信用监管、信用应用、诚信宣传为五大着力点,扎实推进信用体系建设。
一、以制度保障为基础点,开创信用建设新局面
强化制度建设,制定出台了包括规划、工作计划、任务分工、实施方案等30余个社会信用体系指导性文件。建立铜梁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全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二、以平台建设为支撑点,迈出数据融合新步伐
依托“重庆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立铜梁子系统,建立信息归集、查询、联合奖惩、公开、修正、数据统计等模块,开发“信用承诺”新功能,推动一体化业务办理水平再提升。出台包含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表彰奖励、行政检查、行政确认等1407条公共信用信息目录清单,推进全区32个信用共建单位信息归集,共促信用数据深度融合。
三、以信用监管为着力点,谱写营商环境新篇章
一是扎实推进告知承诺制。制定铜梁区开展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和涉企经营事项告知承诺制实施方案,建立告知承诺制事项清单,依托市级告知承诺系统,对接承诺事项与证照库、“双随机、一公开”、部门执法系统等业务系统,形成承诺+信用核查+监管+奖惩工作闭环,提高“事前”监管水平。
二是全面开展分级分类监管。在税收管理、企业环境信用、劳动保障、食品药品、建筑施工等34个领域建立信用评价及信用分级分类监管长效机制,实现监管领域全覆盖。开展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施工领域、旅馆业信用监管,对市场主体实行综合量化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实施分级分类监管,切实提高建筑施工领域和旅馆业事中、事后监管水平。开展烟草行业信用监管,建立1个信用监管总纲、3H(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办法、1个市场监管工作细则为核心的“1131”信用监管工作体系,构建起以行政处罚、信用监管、经济调控等“三位一体”的卷烟市场监管新模式。
三是依法实施联合奖惩。将信用信息嵌入行政审批、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等政务办事流程,实现在线信用核查,实施联合奖惩。自2018年以来,铜梁区实施信用查询151593次,实施联合奖惩4425次,事后监管水平显著提高。
四是强化政务诚信建设。通过召开区长办公会、政府常务会等研究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开展“清钱、清房、清地、清人、清树”专项行动,积极化解存量问题,杜绝“新官不理旧账”。扎实推进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清理,通过完善清偿计划,完成所有账款清偿,且无新增拖欠账款。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兑现机制,出台《铜梁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兑现工作流程》,确保优惠政策按要求规范兑现。
四、以信用应用为落脚点,展现惠民便企新风貌
一是信用+政务服务,加快办理提效能。在商事登记、市场准营、许可证办理等53项政务服务事项中,建立全信任审批、非核心要件替代审批、要件后补式审批等容缺受理机制,打通网审平台办理通道,实现线上承诺、线上查询、实时公开,推进审批流程集成创新,大力提高行政审批实效。通过该项信用措施,平均可为企业节省1个月办件时间。截止2021年底,通过承诺制信任审批工作累计办理事项1.8万件,并在“信用铜梁”网站全面公开承诺信息,切实推进行业自律。
二是信用+招标投标,信用良好享优惠。在招标过程中,建立推广使用信用报告制度,明确信用评价等级为BB级以上企业按相关等级享受履约保证金减免优惠政策,自2020年以来,全区累计为100户市场主体减免履约保证金651.39万元。
三是信用+创新服务,精准发力惠民生。依托重庆市“信易贷”平台,与区内12家金融机构实现系统对接,对接银行可在贷前审核、贷后跟踪等业务中从平台查询调用37类企业信用信息,2021年1月-6月,129家企业通过信易贷平台获得贷款1.67亿元。全国首创“能源贷”,建立大能源数据平台,归集全区市场主体水、电、气相关信息,引导金融机构根据用能数据,对能源使用状况表现良好的市场主体开展无抵押、无担保普惠小微金融服务,建立起“政府+企业+能源+金融”的新型信易贷生态圈,成功发放首笔72.9万元信用贷款。2020年以来,“知识价值信用贷”“商业价值信用贷”“银税互动”“电力贷”等24个纯信用信贷产品发放贷款16.75亿元。
四是信用+文化旅游,市民消费更安心。制定铜梁区安居古城景区“渝信码”推广实施方案,归集景区内300余户市场主体信息,自动生成对应信用报告,开展信用评价和智能画像,构建集信息归集、分析、评价、展示和服务评价、投诉举报等于一体的惠民利企信用服务体系,引导市场主体诚信经商,构建放心消费旅游环境。
五是信用+乡村治理,示范创建助振兴。开展信用村、信用户等示范创建工作。制定信用村、信用户评定标准,积极推动各涉农银行评定结果互认,为信用户提供一定的授信额度,对信用村实行“专人专办、绿色通道”,并实施最低利率优惠政策。全区共评定信用村35个,信用户2175家,发放农村小额信用贷款5815.62万元。
五、以宣传教育为切入点,塑造诚信文明新形象
宣传贯彻《重庆市社会信用条例》,依法依规推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开展诚信宣传“五进”活动,增强群众信用意识,营造诚实守信浓厚氛围。选树诚信典型,争做诚信公民,传递诚信能量,树立诚信风尚,塑造诚信形象。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请进行滑动验证
x